記得我的國中導師(以下暱稱他為周子)在我們國中的時候,
在分享讀書方法和技巧的時候,
有跟我們分享很老套(老生常談?)但卻十分有效的讀書原則─ PQRST,
那就我以往求學與讀書的經驗,想以這”PQRST”這五大讀書原則為基礎,
整理歸納我的個人想法。
所謂的”PQRST”其實講穿了很簡單也很老梗,
P-Preview(預習);Q-Question(問題);R-Review(複習);S-Study(研讀);T-Test(測驗,自我測驗),就我的個人見解,這五個讀書方法當然都很重要,但是假如硬是要說出哪一個方法相對於其他方法重要,以突顯其價值與獨特。我會認為”PQRST”中的後面兩個方法”ST”是相對於其他”PQR"這些方法來的重要,此話怎講呢?以下就我個人想法概念分述如下:
其一:我認為PQR,也就是預習+複習+問題 非必是建構知識體系和背景知識的”必經過程”,而是屬於提高讀書效率和使建構知識更為快速明確的方法,換言之,這些方法是建立內化自己長期記憶更為快速的途徑,是最好有並非一定要有。
其二:S(Study)就可以粗略涵蓋前面的PQR的過程,經過研讀,倘若假設百分百的完全吸收,那麼S和PQR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和效果是一樣的
其三:我認為ST(Study,Test)就是代表”學”與”思”,也就是論語當中所強調的一個概念─學思並重,以孔子的話來交互印證,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此話又怎解呢?阿撐可以就自己的想法作粗淺的大概解釋!無庸置疑地,S(Study)研讀是建立自己基石的”必經過程”;然T(Test)自我測驗,依我的概念來看:他是將學習和知識內化轉換經過歸納整合又演繹出來的呈現。
舉我國中導師所舉的例子來驗證一下,國中導師(周子)有跟我們說過他讀彰化師大的時候,系上拿書卷獎且同時是系上第一名的同學剛好跟他同寢室,所以他見識過其讀書方法。周子跟我們說:就讀書時間分配來說,他自己的讀書時間並不比那第一名書卷獎的同學少,但卻可以明顯知道自己讀書的”質”不比那同學好”,周子說他詳細參照比較思考後了解了:因為那第一名的同學的”T”做得比較確實,根據老師所述,他那第一名的同學睡覺前都會將之今日上課內容以及他自己的讀書心得於腦袋中重新”Run”過一次,一旦遇到思考停頓就馬上跳下床翻書,逼迫自己完全可以回想並重述一次內容才能安心入睡。
就阿撐的想法,讀書眼到,手到,心到將內容內化轉換至腦袋是前面所述之歸納整理的部份,而將之”Run”過一次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則是屬於前面所言之演繹分化的呈現。
端此,我認為PQRST之ST的重要性和價值相對於PQR是更高的。但這僅僅是我的個人見解,就讀書方法來說:PQRST全部做到所建構的知識當然一定比只做ST所建立的知識還要來得扎實深刻。
- Jun 23 Thu 2011 14:52
讀書原則PQRST之心撐撐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